English

研究“三曹”的新视角

2000-04-27 来源:光明日报 清 淑 我有话说

长期以来,建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重镇。要在这样一个备受关注、成果甚丰的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是极其困难的。孙明君先生知难而上,以《三曹与中国诗史》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建安文学,显示了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力。

该书把研究对象置放在中国诗史流变的大背景中予以观照,凸现研究对象在整个诗史流变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。作者认为:中国诗史系统呈现出“三源一流”的嬗变大势。所谓“三源”指以《诗经》为代表的儒家诗学体系、以《庄子》为代表的道家诗学体系、以《楚辞》为代表的楚骚诗学体系。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恰恰处于“三源”归一流的汇合处,他们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中国诗史的新路向。作者不仅揭示了三曹和建安诗人在中国诗史上的位置,同时也对中国诗史流变大势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。

虽然是对三曹诗歌的研究,但作者在此书中涉及了中国诗史、中国思想史的许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,例如对中国诗史流变大势的理解、对儒学真谛的理解、对老庄哲学的理解、对魏晋时代“文的自觉”与“人的觉醒”的理解等,面对这些理论问题,作者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。

作者把诗歌创作与中国古代哲学、古代历史结合起来,以求深入探讨建安诗歌精神的本质。在“杂篇”中,作者认真地探察了原始儒学的真谛之后提出:传统的“仁”说、“礼”说、“内圣外王”说等流行说法都不能概括原始儒学的真谛,原始儒学的根本精神乃在于“修己以安百姓”。对庄子学说,作者认为庄子哲学是一种自然人生哲学,其中含摄着三重人格境界:真人境界、隐士境界和士大夫境界。从表面上看,这些问题似乎与三曹研究关系不大,游离于主题之外。其实,二者在内在脉络上紧密相连。一般的文学研究者,只是借助于思想史研究领域内的结论,如本书作者这样在思想史领域内也能另开境界、自立一说者则较为少见。同时,从对儒学真谛的理解、对老庄哲学的体察、对现代新儒学的评价等方面,也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学术走向的思考、对当今学术界存在问题的反思。

为了避免沿用成说、重复旧见的弊端,作者采用了专题论文的写作方法,不求面面俱到,重在突出自己的看法。正如葛晓音先生指出:“这种写作形式不能像几十万字、上百万字的新编文学史和诗史那样,大块地‘包容’他人成果,必须实实在在地说出自己的见解。虽然文字不多,部头不大,但两相比较,价值孰高孰低,明眼人一望便知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